捐赠信息:
  • 系统:100.00元
  • 匿名:20.00元
  • 匿名:500.00元
  • 苏宁易购俱乐部:100000.00元
更多捐赠项目
微信公众平台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江苏正为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先行实践
  •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4-07-17
  • 您是第 位浏览者


    新华网南京电(徐寿泉 牛飚 周巍)近日,江苏省老龄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北京接受新华网专访,向网友介绍江苏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实践与探索,并参加新华网和江苏《老年周报》合作共建的“新华江苏养老频道”启动上线仪式。

  积极应对快速上升的养老服务需求

  江苏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截至去年,老年人口已超1494万,凸显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特点。养老服务需求从宏观上看,一是随着高龄少子化,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日益突出,其中,经济困难、又无家人照护的对象是政府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二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特别是421家庭代际结构的增多,空巢、独居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排遣、应急服务需求日益上升;三是随着经济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需求日益增长。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养老服务发展,作为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幸福工程”的“六大体系”之一着力推进。2011年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4年又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近年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亿多元,今年可能要安排6亿元,用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底,全省共有养老床位42.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8.2张。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万家,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50%以上。省级扶持各地建设了52个“虚拟养老院”,提升了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6个市建立了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制度。各地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资金补助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广泛动员志愿者与空巢老年人建立结对关爱服务。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现已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约1.65万名。

    先行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老龄化是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有的老龄化问题出现得比我们早,国家相关制度和法律比我们完备,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国有自己的特点,要建立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逻辑起点是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中国是“未富先老”。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他们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法律体系和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从容。中国是“未富先老”,在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基础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老年人基数大。第三,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不能脱离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中华民族有着“孝文化”,子女有孝顺、赡养老人的传统,还有邻里守望、相互帮助传统,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一个长处和美德。我们要发扬好的传统和优势。这几个结合起来,就决定了我们今天采取什么样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根据江苏的实践,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当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提法,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提升。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的关系。根据这个逻辑,我们要提倡“政府托底、社会主体、市场导向、产业支撑、家庭尽责、老人互助、制度保障”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托底这块,政府要发挥托底作用。社会主体,就是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市场导向、产业支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在老年人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这样才可以可持续,也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老年人的需求。家庭尽责、老人互助,是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势。另外,还要有制度的保障,按照这个方向来努力,带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更丰富一点。

    江苏养老服务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贯彻落实2014年4月出台的《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更高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了更有力的推进措施。文件最大的突破在于思路上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市场、社会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的责任定位和边界。以前,政府在养老服务业方面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该文件进一步强化政府托底作用,明确社会主体作用,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按照这个方向,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养老服务,一是要实现“8个基本目标”,即老年人半失能和失能时能获得基本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老年人,发生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援;老年人能获得15分钟健康服务保障;老年人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老年人能获得多种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服务;老年人能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获得提高生活质量的市场服务;困难老年人能获得社会志愿服务;老年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生活、社会资讯和咨询服务。二是要围绕“9个基本取向”,即服务费用制度化、服务主体社会化、服务运行市场化、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质量专业化、服务平台智能化、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监管法制化。三是要构建“8大框架体系”,即建立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制度,建立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网络,建立强大的为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建立政府、社会、市场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社区终端服务载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为主和志愿者为辅的服务队伍,建立一整套评估规范,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养老既是个事业,又是一个产业,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同时,要看到完全靠政府把这个作为事业来做的话,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组织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用产业的办法,用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样就是双赢的。既解决了老年人的服务问题,又能形成巨大的产业,解决民间资本的投入问题,而且是可持续性的。大家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共同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结合实际创新养老服务方式

  江苏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省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比较快,比较早地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积极思考和探索。在实际探索中,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例如:

  一、集中互助。赣榆县农村兴建连排单元式集中养老住房区,让老人“离家不离村、互助照顾”。张家港市在农村建设有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独立老年集中住宅楼。江阴市山泉村,将老人集中居住在一楼朝南的房子,与子女保持“一碗热汤”距离。如东市等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关爱之家”。

  二、结对关爱。省文明办、民政厅、老龄办等部门,在全省发动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南京等地采取居住区网格化责任承包,结对分工责任到人,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孤独和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问题。

  三、“虚拟养老”和智能化养老。苏州沧浪区最早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呼叫平台,把社会54项服务项目与老年服务需求快捷对接起来。南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构建一个整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集合运用现代通信、数据处理、智能控制、GPS定位等技术,整合养老服务多种资源,在各级政府的监管、监控和评估下,让老年人享受到规范化、专业化、全方位、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四、老伙伴客厅。无锡市滨湖区民政部门,大力扶持"老伙伴客厅"项目,以住房宽裕的老年人家为活动场所,以积极的老年志愿者为骨干,组织兴趣爱好相同的老年人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活动,政府给补贴,节省了人力、财力、设施,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五、“筑巢引凤”和“租巢引凤”。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实现全覆盖,各地通过社会招标,委托社会组织运作中心,被称为“筑巢引凤”。南京鼓楼区率先政府出资租房子,招标社会组织经营养老服务机构,被称为“租巢引凤”。

  六、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式发展。无锡市一个街道的养老机构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既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又向周边的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挥了机构养老的溢出效应。

  七、打造现代养老综合体。宜兴九如城养老机构把老年居住、旅游、教学、保健、康复、护理融为一体。

   兼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多层次发展养老服务

  国际上有一种“积极老龄化”理论,不能简单的从消极方面来理解老龄化问题。其实老龄化里面有很多内涵值得研究。“积极老龄化”既把老龄化看成一个问题,又看成是一个产业。“积极老龄化”对老年人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而是有尊严、有品质和有幸福感的生活着。老年人的生活一定要有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养老怎么展望。我的理解就是要让老年人有尊严、有品质、有幸福感的生活。

  首先,从江苏来讲,江苏是两个“率先”,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既要关注老龄人口的小众群体,即高龄、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又要量力让广大老人享受社会普惠性的养老服务制度。80岁的老人我们都发放尊老金;放宽政府为老人购买服务的门槛,扩大覆盖面;公共设施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服务等。这是第一个方面。即建立适度普惠性的制度,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解决老年人的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问题。对老年人进行一些精神上的抚慰和文化方面的抚慰。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渐到了追求生活质量和品质的时候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中国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更多的老年人是有精神孤独问题,一是少子化,二是家庭小型化。有大量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他们的温饱都解决了,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这个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三,就是要从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手段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有的老年人收入很高,我们就要给他提供相对高端的服务来满足他的需求。有的老人有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要能满足他的需求。还有资讯信息服务,老年人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了解社会发生的事情,不但要了解国内还要了解国际的事情。

  最后,就是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问题。老年人仅在家里面有吃有喝,他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要让他参与社会的活动、社区的公益活动、志愿者的活动,要让他们活得有价值。他们仍然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这样他们才能更有尊严。

  推进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今年4月出台的《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同样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是江苏在改革用地政策方面迈出的实质性突破。同时,要求所有在江苏办的外资养老服务机构享有与内资同等的政策待遇,公办和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也享受省财政同等奖励补助政策。对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的养老服务业重点项目,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命名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享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相关政策支持;对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的,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列入年度国家和省的服务业标准化计划的项目和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养老服务业企业也有一定的奖励。力求催生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农村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苏北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城市去打工,在村上你看到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有些孩子现在也随着父母到城市里面了,所以更多的是老人。我们国家长期的二元结构对于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养老设施的投入相对比较短缺,欠账比较多。种种原因农村的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也缺失。所以,农村的养老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

  农村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我省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大力改善敬老院建设和完善供养制度,使五保老人供养有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农村低保对象中的老人、低收入老人、因临时困难需要救助的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及“失独”老人、高龄老人问题将是新的服务重点。一是要加大农村大病、灾害临时救助资金投入,扩大救助面和提高救助水平;二是要落实“失独”老人特殊扶助政策;三是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由于农村缺少社会服务组织,可委托邻里或亲友承担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农村敬老院资源效益,转型发挥其区域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五是推进建立小型互助性老年关爱之家;六是新农村建设中配置新建适合方便养老服务的老年集中居住设施;七是推广邻里与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八是建立应急呼叫服务系统,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希望媒体为养老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新华网作为权威媒体,开通新华网江苏养老频道这个平台,一是要在宣传党和政府的老年政策方面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二是要在维护老年人权益,反映老年人诉求方面发挥渠道的作用。三是要发挥新闻媒体固有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尤其像新华网这种权威媒体的监督功能。最后还要发挥信息引导功能,特别是帮助养老企业出谋划策,帮助养老产业、养老事业,献计献策,让养老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养老这个工作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它的理论和实践空间非常大,需要方方面面来研究它、关注它、推动它。新华网和江苏《老年周报》开通这个养老频道,要在理论和实际上更加深入挖掘和思考,为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老年人能够有尊严、有品质、幸福的生活发挥媒体的作用。


联系我们
  • 电话:025-85310355 康复咨询电话:0519-83991566 投诉热线:025-84576419 电子邮箱:lei@lnkf.org.cn
  • 合作:lei@lnkf.org.cn
  • 主办: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 我们的媒体平台        

Copyright © 1998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62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