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信息:
  • 系统:100.00元
  • 匿名:20.00元
  • 匿名:500.00元
  • 苏宁易购俱乐部:100000.00元
更多捐赠项目
微信公众平台
网站首页 > 老龄新闻
82岁老人邓素华照顾5位瘫痪至亲60年
  •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4-07-10
  • 您是第 位浏览者

      矮而瘦小,发苍白、背已驼,脸上写满沧桑,双目透露着坚定。这是82岁的邓素华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妇,从22岁花样年华到如今雪鬓霜鬟的耄耋之年,她先后陪伴照顾了5位瘫痪至亲,送走3位,悲苦人生背后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
  顶梁柱垮了,她用孱弱身躯撑起一个家
  60年前,家住邻水县黎家乡药王顶村二组的邓素华正值花样年华,膝下已有两个孩子,那时候日子清贫,但一家人互敬互爱,倒也幸福。
  然而,有一天,邓素华夫妻俩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到地里去干活,丈夫邹长生突然摔倒在地。之后,便一病不起,瘫痪在床。顶梁柱突然倒下,无异于晴天霹雳。丈夫病倒,两个孩子还小,腹里的孩子即将临盆,今后的日子怎么办?那一天,邓素华感觉天塌了,心陡然间坠进了无底的深渊,然而几个晚上的彻夜难眠和痛楚之后,她选择了坚强的守候。
  她一边拉扯孩子,一边照料丈夫。每次外出干活她都不得不一个人背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抱着年仅一岁的儿子艰难地跟在乡亲们身后。收工时,她又赶紧回家给瘫痪在床的丈夫端屎端尿、擦身子、做饭、洗衣服。
  “素华呀,带着孩子回来过吧,你的日子太苦了。”当年,娘家人都劝她放弃,开始新的人生。邓素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哪狠得下这个心呀,便决定留在他身边照顾他。”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她还在给丈夫、孩子用最便宜的布料缝制衣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轻抚大地,她已经起床给公社食堂挑水,只为了多挑一担水能多挣8分钱来贴补家用。邓素华的邻居都说,她比太阳起得更早,比月亮睡得更晚。
  丈夫瘫痪后的第四年,遇上了大灾荒。提起那段往事,邓素华依旧记忆犹新。孩子还小,丈夫不能劳动,吃喝拉撒全靠她照顾。她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找寻可以果腹的东西——树根、树叶、观音土,只要能吃的,她都想方设法捡回来。运气好的时候,能挖到一点野菜。她经常空着肚子看着孩子和丈夫吃,好多时候,她从地里干完活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不得不爬一段,到了家门口,再硬撑着走进屋。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邓素华的苦日子并没有就此结束。
  送走三位至亲,痛不欲生中她选择坚强
  1971年,对于邓素华来说,又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年,她喜忧交加。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小女儿邹艮珍在这一年出世了,然而女儿出世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18岁的二儿子邹艮清在这一年又成了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
  看着病倒在床的丈夫和儿子,邓素华欲哭无泪。他看着日渐消沉的儿子,心如刀割。一有时间,她就开导儿子,叫他要坚强。伟大的母爱并没有留住这个苦命的孩子。1976年,23岁的邹艮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悲痛,如今让邓素华忆起,依旧难以抑制悲伤。
  后来,大儿子邹百寿和大女儿邹寿碧相继成家。小女儿邹艮珍,小儿子邹艮贵都健康地成长,这让邓素兰心中多少有些欣慰。然而,老天似乎在有意考验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
  1984年,13岁的邹艮珍走路开始有些吃力,后来完全失去行走能力。一年后,邹长生永远地离开了无怨无悔、悉心照料了他30年的妻子邓素华。11年后,年仅24岁的邹艮珍也离开了母亲,只留给邓素华无言的悲痛。
  “我只能坚强,别无选择”。邓素华回忆起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相继离世,眼角噙满泪水,但坚强的她始终强忍着没有掉下一滴泪。
  劝走儿媳善良的她独自挑起照顾儿孙的重担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内陆地区的居民开始到沿海地区打工。1995年,22岁的邹艮贵也随老乡一起到了福建。在福建,邹艮清认识了漂亮贤淑的叶小玲。那一年春节,当儿子带着叶小玲来到邓素华身边,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1997年,叶小玲为邓素华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孙子,并取名邹林良。看着健康的孙子,老人仿佛看到了希望。
  2004年,在福建打工的邹艮贵渐渐感到走路有些困难,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他只好回到老家,2008年,他也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最让老人不能接受的是,2009年,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邹林良也开始行走不稳,不久后也丧失行走能力。2009年下半年,黎家乡政府带邹林良到重庆儿科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只有换骨髓才能根治。
  “林良小的时候特别调皮,全村上下到处都是他的身影。”邓素华忆起孙儿曾经的可爱模样,心里酸酸的,“谁知道他也摊上了这个病,可怜的娃哦。”
  儿子,孙子相继瘫痪,邓素华再次陷入悲痛之中,儿媳叶小玲也从福建回来帮助邓素华照料这一对父子。
  看着有情有义的儿媳,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她不忍儿媳也重复自己悲苦的人生。“所有的苦让我一个人来承担好了,小玲你走嘛。”邓素华反复劝说儿媳,同为女人,她实在不忍心看着儿媳也过得这么辛苦。“小玲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到现在,她还常常打电话回来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也会寄一些钱物。”邓素华提起儿媳,心里只装着她的好。
  不是怕死,只是担心儿孙以后的路
  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甜蜜酣睡时,她的勤劳正唱和着山沟里婉转的鸟鸣,邓素华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她给儿孙做好饭,照顾他们吃了早饭后,就来到庄稼地里——种玉米、种蔬菜。忙完地里的活又赶着回家给儿子、孙子做午饭,伺候他们吃了饭,又赶着洗脏衣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妈这么大年纪了,本该我来照顾她,可是有时候心里憋屈,还对她发火。”邹艮贵充满愧疚地说道:“很小的时候,就看着母亲照顾瘫痪的父亲和哥哥姐姐,给他们换衣服、擦澡、洗衣服、接大小便。那时候,我就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让她过上好日子,可是,没想到,我和儿子都成了她的负担。”邹艮贵告诉记者,家里养了两只母鸡,邓素华总是把鸡生的蛋给自己和儿子吃,她从来舍不得吃一个。
  “我不怕死,只是担心我走了,他们俩父子以后咋办?”邓素兰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骨质增生特别严重,她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突然有一天走了,父子俩以后不知道如何是好?虽然有政府关心,有社会救助,可是毕竟有亲人在还是要好些,她说,照顾他们已经是她的责任和义务。


联系我们
  • 电话:025-85310355 康复咨询电话:0519-83991566 投诉热线:025-84576419 电子邮箱:lei@lnkf.org.cn
  • 合作:lei@lnkf.org.cn
  • 主办: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 我们的媒体平台        

Copyright © 1998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62855号-2